大众的身份被简化之后
时间: 2014-10-31 13:16 稿件来源: 光明网
大众的身份被简化之后
——评阿玛蒂亚•森《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
作者:翟永明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印)阿马蒂亚·森著, 李风华,陈昌升,袁德良译
分类号:D588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该书收录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
作为一个真正的思想者,阿玛蒂亚•森对于身份的思考竟是起源于一次流血事件。当一个年轻的穆斯林教徒的血垂在一个年仅11岁少年的腿上时,这个少年感受到的不仅是一个无能为力的世界,更是一个让人无比困惑的世界:在这场印度教与穆斯林的冲突中,是什么力量让昨天还是各自社群中和平的普通大众转眼变成杀人不眨眼的恶魔?透过宗派主义单一性的棱镜,阿玛蒂亚•森发现了身份的秘密:在施暴者的眼中,这个手无寸铁的年轻人,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一切本质被彻底忽视了,完全被简化为单一的穆斯林身份符号。虽然事实上,施暴者与这个无辜的受害者同时共享着丰富的人性甚至阶级身份。
这个不无创伤性的童年经验带有着可以解释世界上所有冲突暴力的原型意义。不论是宗教冲突、族裔冲突还是文化冲突等等,都可以追溯到对于单一性身份的片面沉湎。这种把人坚硬死板地嵌入一个身份盒子的做法,是把现实中人的多元与复杂的社会联系与社会身份进行彻底的抹煞。这不仅意味着对人的彻底抽象、对丰富人性的粗暴简化,对思考自由的强行剥夺,更意味着一个建立在误解、偏见、隔绝之上冲突不断的世界。
阿玛蒂亚•森的思考起点虽然带有浓厚的个体感性色彩,然而他的思考触角却冷静深邃,深入到广大世界中的许多热点问题上来。他发现虽然人们在理论上愿意“把人放在社会中理解”,然而在现实的应用中,人们却往往忽视人的社会关系的多元性与社会处境的多样性,更愿意用一种极端简化的形式看待人的身份。这一发现带着思想的活力与穿透力,呼啸着穿过许多看似南辕北辙的问题,让它们共有的思维盲点从黑暗中慢慢显影:风行一时的文明冲突论与其反对者(认为不同文明的人们之间存在善意),其实是在共享一种简化主义信念,把世界上所有的身份装进几个文明的小盒子;恐怖主义者与打击恐怖主义的战略家们,实际都忽视了即便是同一宗教身份的人,对于政治、经济、社会事务的看法也千差万别。而世界各地屡见不鲜的公共政策失误,却都导源于把文化看做决定人的身份和生活的唯一重要因素,忽视了文化与其他社会决定因素的互动以及人们对于多重身份的优先选择。
当然,阿玛蒂亚•森的洞见绝不会仅仅止步于单一性的幻象的披露,他更想探寻在一个存在着多重身份归属的世界中,单一性身份能在暴力冲突的世界中大行其道的秘密。他发现煽动暴力者会根据特定的暴力目的,挑选大众众多真实身份中的一个,并别有用心地删除他们其他各种身份归属和关系。这样一种通过强化与强调来重新界定的唯一身份,成功地挤压了思考与选择的各种可能,轻易地转换为暴力的帮凶与杀人的工具。
在简化主义构筑的陷阱中,多维度的人变成一种单向度的动物,这是一条将人推向渺小的路途,在路途的尽头世界前所未有的狭窄与动荡。阿玛蒂亚•森用自己的智慧,为这样的世界走向宽阔与平和,打开了一扇可能性之门。多元化构成这扇门的全部魅力。然而,阿玛蒂亚•森并不愿意把多元化当成理论的“万金油”,涂抹在世界各种疑难杂症的“患处”。事实上,那种因思维懒惰,不经过认真理性辨析所造成的概念混淆是他一再反对、甚至是深恶痛绝的。他毫不讳言地把这种概念上的模糊不清与文化宿命论,当成是人类被命运幻象束缚、造成世界冲突与分裂的罪魁。在书中,没有什么比对于多元文化主义与多元单一文化主义的分析,更让人敬佩阿玛蒂亚•森的卓识与眼界。他一下子抓住多元化表象之下,保守专制与自由选择的微妙分寸与不同疆界,并进而断定,如果让两种传统并存而不融合交流,就会让多元化偷偷滑入单一文化主义陷阱,并且不论多元化的旗帜多么鲜明和正确,都不能自动给与传统文化超出其他文化的优先地位。在这些充满智慧的论述中,我们看出阿玛蒂亚•森对于理论细节的精确性追求。正是这种经由理性清醒过滤与提纯的毫不含混的概念分析,才使得我们认同阿玛蒂亚•森所倡导的多元化,也因此才会信任他为我们打开的那个可能的世界。其实,阿玛蒂亚•森的多元论是以自由为基座的,与自由并行的则是一种不满足于表面平衡、不轻易认同的思考与实践。他坚持认为,在世界范围的倾向于多元化的文化保护的浪潮中,一定要坚持年轻人有改变生活方式和质疑传统做法的自由。而且,这种经过理性的应用自由得出的结果必须予以尊重。他一再重申,如果一种表面的文化多元是以文化自由为代价,那么就会滑入一种反自由的立场。事实上,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来源于文化自由的价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阿玛蒂亚•森是一个彻底的反简化主义者,当他以多元化来对抗简化与单一化的问题时,他也在时刻提防把多元化推入简化主义陷阱里,正是这种思辨立场的彻底与清醒,我们才得以在多元化这个容易被简单理解的词汇内部,看到了真理与谬误的最短距离,自由与专制的差之毫厘。
上一条:修圣贤之身 悟日用之道 下一条:光棍的春天 ——读韩庆先长篇小说《高台子》